Jerron Chan – Cantonese

“只有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殺。

判斷生活是否值得活下去是哲學的根本問題。 ”
Albert Camus
https://macaulifestyle.com/culture/tomb-sweeping-festival-traditions/

引言和理由

我的名字是陳衍文,或者用普通話說是陈衍文。我在香港長大並在國際學校接受教育,直到去美國上大學。我的爸爸是雙語者,我媽媽和她的家族則是三語者(我的公公曾經會說四種語言,但隨著年齡增長,失去了這個能力)。從幼兒園開始,我就在三語環境中學習,我們在學校學習普通話和英語,在家和在街上則使用廣東話。我從未註意到自己變成了三語者,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仍在嘗試理解為什麼我選擇英語作為我的主要語言,因為我的父母和我的家族成員主要使用廣東話。也許是因為學校里大多數教學都是用英語進行的,或者可能是因為我小時候結交的大多數朋友也主要講英語。但最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結合。我在2022年夏天第一次來到美國和衛斯理大學。在家受西方媒體的影響很大,美國和衛斯理大學的文化感覺很熟悉,但也很陌生。我會說英語,但在文化上存在明顯的脫節,即使我們聽同樣的音樂,看同樣的電影,讀同樣的書籍。語言讓我們與其他人聯繫在一起,同時也塑造了我們的認知。在意識到語言如何塑造我的過去和文化後,我決定在這門課的結課項目中寫一篇與死亡有管的中國節日。我意識到,從小開始,這是我們文化中讓人們熟悉死亡概念的一種方式,以及這些與死亡有關的傳統在美國文化中極其缺乏。通過探索清明節如何影響我的成長和與死亡的關係,我想通過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香港人的視角分享我的文化。

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5日或6日舉行。這個節日有著超過2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通過清掃和維護祖先的墳墓來紀念和表達敬意的時間。在意識到語言如何塑造我的香港和中國文化後,我也更加關注通過三語能夠探索我的靈性,並以更西方化的禪宗佛教視角來詮釋中國的傳統儀式。

在清明節期間,我的家人通常會去祖先的墓地,清理墓碑,獻上食物,燒香,並執行其他儀式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愛和敬意。這些儀式必須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而且有非常具體的儀式要求。首先需要清掃墳墓,點燃香火,鞠躬獻紙錢,倒酒敬祖,再次鞠躬三次。傳統上,人們還會焚燒代表錢和奢侈品的紙製品,以便將它們傳送到先人在來世的財產中。這可能包括衣服、現金和有時甚至是汽車(參見下面的照片)。人們相信燒這些物品會將它們轉移至你的祖先在來世中的所有權。此外,在執行這種儀式時還有一些需要避免的事情。例如,懷孕的女性參與清明節是禁忌的,因為人們認為她們會在墓地會給她們第來面能量,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還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選擇穿著。人們認為醒目的衣服會使靈魂感到不安,可能會嚇走祖先的靈魂,而不再保護你。除此之外,患有任何疾病的人不應該去墓地,因為他們被認為有一個虛弱的氣場,更容易受到負面能量的影響。還有,據說鬼魂會被香水的氣味吸引,所以那些喜歡用濃烈香水的人應該注意,以免被鬼魂跟隨回家。此外,不要說髒話。這不僅是對你的祖先不敬,也會引起居住在周圍環境中的其他鬼魂的不滿。

(Source: Francky Knapp)
(Source: Laurel Chor)
(Source: Wiki Commons)

清明節不僅是紀念和哀悼的時刻,也是家庭聚集和加強聯繫的機會。新生兒也會參與儀式,被帶到清明節去與祖先見面。在讀《西藏生死書》書後,我意識到這是中國文化中人們從小就熟悉死亡的一種方式。它讓人們面對這樣一個想法,即有一天他們會死去,但是當他們死去時,會有後代來紀念他們,而這種儀式是代代相傳的。因果節日通常與初春和一年中的前幾天溫暖的日子重合,新生命與向死者致敬的對比增強了死亡是賦予生命意義的概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節已經演變成一個讓人們享受春天和戶外美景的熱門時節。在許多城市,公園和景區都擠滿了野餐、放風箏和其他戶外活動的人。此外,清明節也是人們品嚐傳統美食的時候,如青團和著名的清明小吃桃花粥。在許多情況下,儀式中供奉的食物被取回,與家人一起分享。其背後的思想是,神靈已經通過香氣和其他香煙享用了這些食物。

除了傳統的掃墓和祭祖活動外,清明節也成為人們反思家庭和文化傳統重要性的時刻。許多中國人利用這個節日的機會重新聯繫根源,了解更多有關家族歷史的信息。這經常涉及到訪問祖先的故鄉,追溯家族的譜系,並與年輕一代分享祖先的故事。

三年前,我記得去了一次這樣的旅行,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拜訪我們的親戚。雖然他們是親戚我很難與他們交流。因為我不像他們那樣流利地說普通話或粵語,而他們也不會說英語,這只會加劇我們亞家族之間已經存在的障礙。回想起這次經歷,讓我重新思考了我與父母之間的語言關係,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我用英語跟他們說話,他們則用粵語和英語回答。這讓我想知道語言障礙對我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和家庭關係有多大影響,因為我的媽媽和爸爸主要說粵語。如果我是我的父母,和我的孩子們不說和我一樣的主要語言,我不知道這會讓我有什麼感受。這對他們來說一定很奇怪。也許回家後我可以和他們在晚餐時談談這個問題。

我很高興能夠用中文、粵語和英語體驗清明節。它讓我從家庭的角度欣賞這個儀式,同時使用西方禪宗哲學來解釋它如何讓年輕人熟悉死亡和無常的概念。清明節是中國人尊敬祖先、連接家族歷史、慶祝自然之美和迎接春天到來的重要時刻。這是一個反思、感恩和與過去和現在建立聯繫的時刻。我希望讀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一點點的精神啟示,就像我反思這些經歷所喚起的那樣。謝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May the deceased rest in peace while the living live a blessed life.

反射

這是我第一次為了學術目的翻譯任何東西。我先是用英語寫的這篇文章,然後將其翻譯成了中文。雖然我盡力使用我的普通話,以便盡可能接近含義,但我在尋找正確的詞彙時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我除了學術環境外並沒有真正追求普通話,和在高中課堂之外也很少閱讀中文, 所以有很多詞語和短語我都需要查閱資料。寫作多語言是我在課程中第一次有機會自由地用普通話表達自己。我要感謝我的媽媽、我的中文高中老師金老師和我的朋友趙夢童在這篇翻譯給我反饋。在我的原始草稿中有許多錯誤,文章沒有流暢,但在他們的幫助下,我能夠相應地進行調整。我覺得這個項目是我自我發現之旅的一部分,所以我非常感激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我的見解和幫助。

Works Cited

Chor, Laurel. “Hungry Ghosts Sending My Dead Grandfather the Car He Requested in a Dream.” Coconuts, 2 Sept. 2015, https://coconuts.co/custom-feature/hungry-ghosts-sending-my-dead-grandfather-car-he-requested-dream/. Accessed 17 May 2023.

Keegan, Matthew. “Why Do the Chinese Burn Fake Money at Funerals?” Culture Trip, 8 Mar. 2018, theculturetrip.com/asia/china/articles/why-do-the-chinese-burn-fake-money-at-funerals/.

Knapp, Francky. “Burning Iphones and Designer Bags on China’s Day of the Dead.” Messy Nessy Chic, 19 Apr. 2018, www.messynessychic.com/2018/04/19/burning-iphones-and-designed-bags-on-chinas-day-of-the-dead/.

Lin, Janet. “Tomb-Sweeping Festival Traditions.” Macau Lifestyle, https://macaulifestyle.com/culture/tomb-sweeping-festival-traditions/.